首页

肉丝美脚

时间:2025-05-30 04:21:48 作者:不带违禁品、勿信“押题” 教育部发布2025高考预警信息 浏览量:63759

  中新网5月29日电 据教育部微信公众号“微言教育”消息,2025年高考临近,广大考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最后的复习备考。然而,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,散布高考相关虚假信息,制造贩卖焦虑,组织实施诈骗,甚至诱导考生作弊,严重损害考生和家长切身利益,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。为此,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,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谣言,提高辨别能力,谨防上当受骗,切勿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,诚信参加考试,遵规守纪守法。

  一、组织高考作弊难逃法网

  【案例】

  2019年高考期间,林某与刘某为牟取非法利益,策划利用电子设备组织高考作弊。该团伙通过网络结识了自称能获取高考试题的杨某。双方约定,由杨某在考场内用手机拍摄试卷并传给“枪手”作答,再由林某通过短信和聊天软件,将试题答案发送给参加考试的滕某等2名考生。该作案团伙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及时掌握,杨某在考场内使用手机拍摄试题时被监考人员当场抓获。

  【提醒】

  刑法修正案(九)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,非法出售、提供试题、答案罪,代替考试罪。组织高考作弊属于刑事犯罪,参与者将面临有期徒刑、罚金等处罚。近年来,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密切协同,对考试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。广大考生要严守法律法规底线,切勿一时糊涂,遗憾终生。

  二、携带违禁物品自毁前程

  【案例】

  2021年高考数学考试期间,考生吴某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,将一道几何题拍照上传至网络,被相关部门依法查获。依据相关规定,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。

  【提醒】

  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。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》明确规定,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,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,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、各科成绩无效。无论何种理由、无论是否使用,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即构成作弊。提醒广大考生,务必要遵守考场规则,切勿因小失大,影响未来前途。

  三、误信高考押题影响备考

  【案例】

  部分商家利用一些考生、家长的投机心理,将押题当成牟利工具,通过宣称“神预测”“精准押题”、炒作“名师押题”“AI押题”等虚假宣传手段,诱导考生、家长购买所谓的“高考押题卷”“高考猜题库”“备考攻略”等。部分考生、家长误将其当成备考“神器”、制胜“法宝”,不仅花高价购买,还影响了自身正常备考安排。甚至,还有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,用发短信、网页弹窗等方式出售所谓的“高考真题和答案”,一旦点击后就会以“预付订金”等名义要求付款。

  【提醒】

  近年来,高考命题持续深化改革,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关键能力、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,突出反押题、反套路的导向。靠AI或所谓的“专家”押中题目的可能性极小。考生将大量精力投放到“押题卷”,不仅在备考时间安排上得不偿失,也容易被不法商家所骗,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损失。

  四、轻信提前查分泄露信息

  【案例】

  骗子利用家长焦急等待的心理,高考结束后,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,称可查询高考成绩,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。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,点开网址链接,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,或者要求输入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、银行账号等信息,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诈骗。

  【提醒】

  每年高考出分前,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都会提前公布官方查询渠道,考生应通过官方渠道按时查询,不要因一时心急上当受骗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香港古筝学会在港成立

张斌在会上表示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攻坚突破方面,辽宁省民政部门肩负着民生兜底保障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等重要职责,需要民政部门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发展大局,以“严真细实快”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攻坚克难、开拓创新,在攻坚之战中彰显民政部门更大的担当和作为。

外媒:伊朗南呼罗珊省矿难死亡人数上升至51人

据了解,京津冀三地将按照“合作共享”原则,通过“市场优先、政府引导”方式,深化京津冀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合作,增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互补能力,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共同体,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深层次产学研合作能级,持续增强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实力,共同打造领先的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。

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副馆长严俊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
习言道|中俄关系历经风雨,历久弥坚

在打砂花的表演中,艺人首先利用高温将白砂粉冶炼成铁水,然后用特制的竹片将铁水泼洒在荔枝树或榕树的枝杈叶上。通过铁水与树枝叶的相互碰撞,形成了耀眼的光影,呈现出“火树银花”的视觉效果。

布林肯任内二次访华 美方应树立正确对华战略认知

近日,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、四川省教育厅接到群众举报,四川巴比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冒用“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、四川省教育厅”名义违规组织竞赛,伪造公章,向家长进行虚假宣传,并收取报名费、集训费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